2013年10月29日星期二

蘋影話:《國定殺戮日》 借「殺戮日」再談《盜海》

蘋影話:《國定殺戮日》 借「殺戮日」再談《盜海》

很明顯,在我老套的影評方式中,荷李活這個名詞是有反義的。但其實內心深處卻並非完全如此,我心目中自己的十大電影有好幾部便是荷李活片。也許應該說我是這樣用荷李活這個字的:它們大部份都用精明而具娛樂性手法,實際上在向全球推介美國意識形態。如果美國意識形態你覺得是可愛的東西,那麼便不用理會我這類老套怪。只是,我並不這樣地想。


《國定殺戮日》內便有着我討厭的美國意識形態,而又裝扮成政治正確的樣子,來滲透我們的思想。這種方式在另一部製作更大,卡士更勁的《盜海狙擊》,也同樣地佈局。後者我寫過了,但有一點還沒有說到:阿甘的意識。電影非常成功地將美國一般平民的無辜性顯示,討好美國的大眾,也對非美國人訴說着:我們的平民無論事情怎樣都是這種樣子,都是善良的美國白種男性。湯漢斯(Tom Hanks)是個全力保護貨船長,是個連向自己動武的暴力分子,都原諒和一視同仁。至於《殺戮日》的伊芬鶴基(Ethan Hawke)也是個在努力保護自己家庭的白人男性,而且都是在面對非常暴力的情況,仍然是無辜的和善良的,以暴易暴被描寫為人性的無奈必然手段。換言之,世界變得越來越暴力,跟美式中產階級家庭觀無關,只要保持理性,只要我們仍保持人道主義,這些價值觀屬於人畜無害的東西。


由我第一日看荷李活電影開始,這種價值觀幾乎沒改變過,要說也實在真的太長久了?它們幾乎都用讓人看不出的手法,來推銷他們的一套價值觀。《殺戮日》內那個家庭不只是美式家庭中的典範,而且從男人/女人,父親/母親,子女/男女之間的關係早就定位了。不論是甚麼類型的電影,背後都有這麼一套完美的,彷彿是DNA那樣不斷重複自己的天擇行為,由我那個年代開始,一直到今時今日都在平穩地複製。至於這套價值觀是否真實,是否存在某些資本主義的消費方式,便是另一個問題了。


撰文:仰止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